它貌似“冰清玉洁”,却毒如蛇蝎
冰毒这个名词,在国内出现时间并不长,大约是20世纪90年代初,但在此前一个世纪它就已问世。1887年,日本的研究人员在研究开发麻黄碱的新用途时,发现给麻黄碱做个小“手术”,即去掉其化学结构上一个羟基,生成的去氧麻黄碱具有强烈的中枢兴奋作用,它就是冰毒。
从化学结构上来看,它与中枢神经兴奋剂苯丙胺极为相近,可谓“同宗同族”,故亦可利用苯丙胺在其侧链上接上一个甲基,生成物甲基苯丙胺与去氧麻黄碱完全相同,所以实际上是同物异名,叫法不同而已。
甲基苯丙胺是一种外观性状无色、透明、无臭的结晶或粉末,外表确是“冰清玉洁”。这也是它后来在日本等地被吸毒者称之为“冰”的原因。之后在东南亚地区,不少吸毒的青少年为掩人耳目,将其美化,冠上一个听起来很有吸引力而且较为文雅的名称——冰淇淋,就更富有欺骗性了。但是其毒性和危害,则犹如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
从医疗用药到战争帮凶
甲基苯丙胺问世之初,由于其兴奋作用,曾一度在临床上用于医治发作性昏睡症患者及精神忧郁病人,但为时不久,就发现了它的成瘾性及其他不良反应,随即将之撤出了临床,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被束之高阁,默默无闻。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战争需要大量生产飞机大炮,强迫军火制造工人加班加点,并给他们分发甲基苯丙胺对抗疲劳。之后又将这种兴奋剂给在前线作战的士兵服用,一方面可以驱使士兵在服药后精神振奋,不顾死活去冲锋陷阵,为军国主义卖命,另一方面还可舒缓士兵的思乡情绪和战争忧郁症。岂知好景不长,战争结束后,社会上出现了大批的瘾君子,遗留下严重的社会隐患,由此也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纷纷将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列入管制,冰毒也属被管制之列。
一颗小如米粒的冰毒,其毒力可维持长达10小时以上,可以令吸食者兴奋得连续好几个夜晚无法入睡,整个人的生理时钟被打乱,生理活动失调,免疫力下降,强烈的兴奋、疲劳、焦虑不安、激动与忧郁、失眠交替出现,终致精神失常,丧失理智,有的人因此走上自我毁灭的不归之路。
吸食冰毒,家破人亡
到20世纪80年代末,冰毒在美国已泛滥成灾。据粗略估计,1998年美国的冰毒吸食者已高达800万人,其中约10%的人是经常吸毒者。国内媒体也早已有过不少报道:有的人辛辛苦苦挣下了上百万家财,最后在毒雾袅袅中丧失殆尽;有的妇女为了获取一点点冰毒而不顾羞耻屈辱出卖自己的肉体。
冰毒的危害已经上升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可是单靠我们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小编想呼吁中国的亿万万同胞一起,把打击毒品的益事当做自己的人责任坚持做下去,相信不久的明天,我们的周围将不再有“毒气”蔓延。
冰毒改变了人的性格,特别是长时间的使用毒品,人的情绪极其不稳定,容易冲动,狂暴,杀人放火什么事都敢做;但毒瘾过...
海洛因可严重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长期服用会导致情绪低落及疲倦、精神失常,损害心脏、肾和肝,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这已经是三次复吸了,到底要怎么你才肯戒毒啊。刘某的母亲对儿子大吼道。儿子刘某只是蜷缩在沙发上并不说话。 尽管可...
郭副局长关切询问了解医院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对于医院严谨、细致的办院风格,及医院治疗的高标准、高要求给予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