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戒毒知识 > 其他毒品

吃一粒就“开窍”,网上风大的“聪明药”可不可信?

  • 作者:羿思月
  • 时间:2019-02-23 10:04
  • 标签:

世上真有“聪明药”吗?虽然有不少理智的人不相信,但是有的人还是想试试,这种情况尤其发生在一些学生家长的身上,有需求才有供应,“聪明药”的贩卖商很快便主动找上了门……

2050747_ngdsbtp_1463406291596_s.jpg

真实案例

据新京报报道,高中女生田静成绩下滑,妈妈为她找了一种“聪明药”,据说能提升她的学习状态。在服药两个多月、增加服药量后,田静在月考中考进了班级前十,但是之后,她出现了“掉发、彻夜失眠”等症状,此后尽管妈妈阻止田静服药,但田静还是服药上瘾。

01聪明药真的能让人变聪明吗?

404_145614_1.jpg

“聪明药”是一种神经兴奋类的西药,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常见商品名包括利他林、专注达、莫达非尼等,通常为片剂,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在药效内,服用者的注意力存在显著提升、疲劳感也会大幅下降。

可见,聪明药并非是真的将人的智商提高,只不过是在短时间内作用罢了,而且这样的现象只是一种虚伪的“表象”,聪明药的背后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其带来的这种“好处”,很多人却根本不信。

一类精神药物

1996年,原卫生部颁布了《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依据不同的药物依赖性和人体危害程度将精神药品划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对第一类的管制更加严格。哌醋甲酯被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

02服用聪明药给学生带来哪些不良危害?

0307170.jpg

聪明药在“增强智力”的同时,虽缓解了很多患者的痛苦。但这些药物也存在被滥用的可能,尤其是要面临标示外滥用(用作药物所标明的疗效外使用)的风险。

虽然很多服食过利他林的患者称这种药物没有使他们成瘾,但其实,在中国哌醋甲酯已被卫生行政部门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名单,是严格的处方药,科学证明,并非他们所认为的不会成瘾、危害极小。

997a0218cd407998f1ebdbc365356efa.JPG

哌醋甲酯的作用机制与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又名安非他命)类似,在大剂量服用时可能成瘾,但药效较弱。可以加快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而这些物质决定了大脑能否自我约束,注意力、控制力、执行能力等都与此有关。

在临床医学中,正是利用这种原理,医生会用利他林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嗜睡症(即发作性睡病)。

但这些临床药物本是严谨的用于临床治疗的,但渐渐的,我们发现这些药物已越来越多地被普通人用于非临床治疗,成为了所谓的“聪明药”。

u=3830436155,255598031&fm=26&gp=0.jpg

服用利他林会产生胃肠道不适、嗜睡、心慌、心跳加快等副作用,严重的会影响中枢神经。有些学生在中考、高考时本就精神压力大、神经紧张,再服用这样的中枢兴奋药物,可能让考生兴奋过度,甚至狂躁。

莫达非尼的副作用较少,主要包括失眠和食欲减退及过敏反应等。但专家指出,莫达非尼的用药安全性,到目前为止,还缺乏长期的跟踪观察,尤其对儿童尚缺乏应用经验的相关数据和调查。

FrhkJHupZ-8sOlcWdtlA3dCT5YMs.jpg!730x0.jpg

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不少的戒毒者最开始便是服食这种聪明药,慢慢的成为了冰毒、麻古等毒品吸食者,就像我们之前跟大家介绍过的止咳水上瘾者,部分患者后期已经喝到无法单纯的用喝止咳水来止瘾,很可能转而演变成吸食海洛因,而海洛因的难戒和伤害程度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03其他群体也在服用“聪明药”,Why?

国内外现状

  国外

2007年,一篇调查报告指出,在过去12个月中,美国有160万人并非为了治病而服用过处方兴奋剂。合法的精神兴奋剂包括苯哌啶醋酸甲酯 (methylphenidate,即利他林)、安非他明(amphetamine)及莫达非尼(modafinil)。据报道,在某些学校,1/4的学 生都在服用这些药物。2008年,《自然》杂志发起的一次网上调查显示,来自60个国家的1,427位科学家中,20%的人表示服用过苯哌啶醋酸甲酯、莫达非尼或β-受体阻断剂(能减轻怯场反应)。

  国内

而中国每逢高考和中考之前,家长也会扎堆为孩子开聪明药。

服用“聪明药”让很多学生党悄然“中招”,可康达君(微信号:kdjiedu)没想到的是成年人也轻易中招!

d50735fae6cd7b8975fae265032442a7d8330e46.jpg

学生群体因为学业上的压力过重可能会走上“歪路”,成年人吸食聪明药则多是由于生活上的压力、情感上的挫折、家庭中的矛盾激化等诸多不如意导致,这是他们心中的横亘的“大石”,因找不到解决方法而选择用药物迷惑自己。

04这些人更容易成为毒贩的目标

W020160517367869551711.jpg

“问题人群”更容易成为毒贩的“目标”,三言两语之间,能够深信不移,他们通过不断“吃药”然后达到目的,吃着吃着却早已不能断药,这和吸毒同出一辙,作为精神兴奋剂,利他林的作用原理与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相似,但药效比冰毒弱,长时间、大剂量服用会产生成瘾性。人体自身会分泌多巴胺等主导兴奋的神经递质。如果分泌长时间依赖兴奋剂,自身的分泌能力就会下降。一旦停药,就会产生不适。

u=839277150,2410156162&fm=26&gp=0.jpg

学生们想要自己变得更聪明、渴望一直聪明下去;工作者想要不觉疲乏、精力百倍,没有人愿意停止吃药,也没有人真的能够轻易“悬崖勒马”。

05聪明药从哪儿来?

129960579_15379182499131n.jpg

前面说过,利他林是精神药物,在正常情况下,只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者、嗜睡症患者才能从医生那里获得这种处方药,且医生开药前须对患者进行严格检查,这大量,市面上的利他林流通表明是存在着私下贩售的。

目前“聪明药”流通的隐秘渠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国内,如医生开方造假导致药品流出;再就是走私。

如果我们身边真的发现了“聪明药”的痕迹,千万别听信谣言、随意用药,尤其是这样的一些精神药物要慎之又慎,必须听从医嘱,不得用作他途。

06依赖药物,实不可取

u=874923926,2016616922&fm=26&gp=0.jpg

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会感觉到疲惫,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像钢铁战士一样持续高能,这是“聪明药”有市场的社会成因。但无论如何,依赖药物刺激提神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实不可取。

过分迷信药物、毒品并不能达到一些不切实际的目的、无法实现的幻想。比如利他林它真的不能让人变聪明,不如多吃核桃更有科学依据。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应当懂得寻找正确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尽管它十分棘手,可别听信谣言吸食毒品、乱用药物。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切莫为解决生活压力、缓释不良情绪踏上“毒路”,否则后患无穷。


原标题:吃一粒就“开窍”,网上风大的“聪明药”可不可信?

作者:康达君|羿思月

编辑:羿思月



何伯玲特聘专家

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心身疾病、失眠...

刘夫良 主治医师

苯丙胺类(麻古、冰毒)兴奋剂、氯胺酮类(K粉)致幻剂等作用于人体后的短期和长期毒性作...

谌红献特聘教授

重性精神障碍及神经症、药物成瘾和行为成瘾的诊治。...

黄麦芳主治医师/门诊主任

海洛因依赖综合征治疗、阿片类物质(海洛因)、氯胺酮、苯丙胺类物质急性中毒的抢救、治...

全立新心理科主任

吸毒相关的心理疾病的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及诊治各种精神疾病。心理治疗5000余成瘾人员,协...

刘铁桥康达顾问

各类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戒断
冰毒
戒断
麻古
戒断
K粉
戒海
洛因
X